林震醫生 精神科

關於 林震醫生


林震醫生現為精神科專科醫生,他接受過多種專業培訓,擁有超過20年的精神科經驗。 他曾服務於不同的公共醫療機構,照顧不同種類的精神科病人。他現時為 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為醫科生提供精神科專科訓練。




提供醫療程序


1. 門診服務 (Outpatient Service)

地址:香港中環畢打街1-3號中建大廈5樓522室


2. 外展服務 (Outreach Service)


3. 住院服務 (Inpatient Service) / 會診服務 (Consultation Service)

使用醫院:

養和醫院 (Hong Kong Sanatorium & Hospital)
香港港安醫院 (Hong Kong Adventist Hospital)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ng Kong Hospital)


4. 精神科相關配套服務

心理治療 (Psychotherapy)

噴鼻式抗抑鬱藥物治療


5. 法律服務 (Legal Service)/ 法醫精神科 (Legal Psychiatry)

5a. 撰寫精神科醫療報告 (Writing Medical Report)

民事和刑事案件 (Civil Vs Criminal case)

專家證人報告 (Expert Witness Report)

精神是否適合繼續工作評估

兒童精神科評估 (Child Psychiatric Report)(例如:過度活躍症、自閉症等)

精神病醫療報告 (General Psychiatric Report)(例如:焦慮、抑鬱、思覺失調、認知障礙等)

意外索賠評估 (Personal Injury)


5b. 精神能力評估 (Mental Capacity Assessment)

訂立遺囑 (Making a Will)

持久授權書 (Enduring Power of Attorney)

預設醫療指示 (Advance Directive)


5c. 產業受託監管人的委任 (向高等法院作出申請)

《精神健康條例》第II部 (Part II of Mental Health Ordinance)


5d. 監護人的財務權力 (向監護委員會作出申請)

監護令 (Guardianship Order, GO)





服務宗旨


為大眾市民提供專業與精準的精神科心理治療,當中包括門診服務視像會診住院外展服務。預防勝於治療, 除了提供精神科專科診治外,還透過不同的方式提升市民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例如在報章適時發生文章解釋精神科現象, 亦會為學校、社區和非牟利機構提供教學講座,其目的就是提高市民的精神健康, 同時也令社會減低對精神病病人的偏見和誤解。

林震醫生 精神科



醫生理念


現今社會生活繁忙,壓力無處不在影響着不同的年齡層,青少年要面對讀書壓力,成年人要面對職場壓力, 最終導致不同的都市病,當中以精神疾患非常普遍。精神病的成因錯綜複雜,在挫折經歷以外, 亦可能出於生理原因,如果問題持續應該交由醫生作專業的診斷。

兒童及青少年疾病當中,較為常見的情況包括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當中以ADHD較為常見, 研究指出有4至7% 的學童患有此病,很可惜部份家長對這個病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入,藥物治療方面, 可以分為中樞神經刺激劑 (Stimulant)非中樞神經刺激劑 (Non-stimulant) 兩種, 而中樞神經刺激劑再可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另一方面,讀中學的青少年面對的壓力不少於成年人, 他們也比較容易患有青少年抑鬱症 (Teen Depression)。根據世衛的估計,有1.1% 的10-14歲青少年和2.8% 的15-19歲青少年會出現抑鬱症,其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成年人方面,失眠 (Insomnia)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抑鬱症 (Depressive Disorder) 是非常普遍。根據世衛研究指出,大約有5%的人口在其一生人有機會患有抑鬱症。要知道自殘行為或自殺現象, 其實是抑鬱症病徵之一,換言之,當出現此情況患有抑鬱症的機會就大大提升, 要預防自殺現象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根治背後的抑鬱症。雖然大眾市民對抑鬱症已經多了很多認識, 很多人也願意接受抗抑鬱藥,但隨着病例的增多,也開始出現一些「頑治型抑鬱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 ,這類病人更需要接受精神科專科治療, 選用更有效的藥物和合適的心理治療去根治背後的鬱結。

想戰勝抑鬱我們必須協助患者處理當前的壓力,治療「頑治型抑鬱症」,如果用藥後仍無改善, 就可嘗試使用雙藥治療或轉用其他治療機制的抗抑鬱藥,因為誘發抑鬱症的成因可能是由於缺乏其他腦內傳遞物質。 部份抑鬱症患者會選用認知行為治療作為心理治療,但如果效果未如理想,亦可考慮轉換至其他學派的心理治療, 例如心理分析家庭治療婚姻輔導靜觀療法正向心理學等。

長者方面,認知障礙症 (Dementia) 較為常見,它又稱為老人癡呆腦退化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 患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年齡愈大,病發的機會愈高,而本港每十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者, 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最常見的類型佔病例約七成, 患者認知能力會逐步衰退。第二常見的類型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Dementia) 佔兩成多, 病因是多次腦中風所引致。藥物治療方面,情緒問題可以選用抗抑鬱藥 (Antidepressant)抗焦慮藥 (Anxiolytic),行為問題和妄想的現象可以選用抗精神病藥 (Antipsychotic) 來加以控制,至於記性不好, 部份病人也可以服用一些藥物(Anticholinesterase) 嘗試延緩衰退現象。非藥物治療包括:現實導向、認知訓練、 專注力訓練手眼協調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懷緬治療多感官治療等。

精神病一直為人所諱疾忌醫,情緒健康也一直被忽視。林醫生經常強調,病向淺中醫,越早求醫就能越快康復。 另一方面,情緒病如抑鬱症是能夠痊癒,所以當精神狀況出現異樣,就應盡快找專業人士評估和揀選合適的治療!





聯絡我們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地址:香港中環畢打街1-3號中建大廈5樓522室
電話:(852) 2129 2991 / 2687 6777
電郵: drlamchunhk@gmail.com
微信: a24723030
Whatsapp: (852) 5618 1443


林震醫生 精神科
林震醫生 精神科


林震醫生 精神科

醫生的學歷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愛爾蘭皇家內外科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文憑
香港中文大學臨牀老人學理學碩士
澳洲蒙納殊大學家庭醫學碩士
悉尼大學兒科文憑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深造文憑
香港中文大學婦女健康學士後文憑
澳洲蒙納殊大學兒童心理治療學文憑

MBBS (HK)
DCPsych RCP&S (Irel)
MSc in Clinical Gerontology (CUHK)
MFM (Monash)
DCH (Sydney)
FHKCPsych
FHKAM (Psychiatry)
PDipCAH (HK)
PDipWHS (CUHK)
Grad. Dip. Child P.S. (Monash)



醫生的專業資歷


精神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執業精神科醫生協會副主席
前雙相情緒學會主席

Specialist in Psychiatry

Honorary Clinical Assistant Professor, Dept of Psychiatry, HKU

Clinical Assistant Professor (Honorary), Dept of Psychiatry, CUHK

The Hong Kong Society of Psychiatrists (HKSP) Vice President

Former Chairman of the Society for Advancement of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SABAD)

林震醫生 精神科




林震醫生 精神科

專業培訓


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科
成人精神科
老年精神科
諮詢及會診精神科
復康精神科
社區精神科
心理治療
(當中包括心理分析[又稱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
家庭治療、婚姻輔導、靜觀療法)





精神科範疇